分類:學術論文 發表時間:2025-06-25 15:13 瀏覽量:
廣西中醫藥大學科學實驗中心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的鄒奇緣、許旭東、馬國需、袁經權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專業期刊《中藥材》2024 年第 03 期發表了《狹葉茴香果實化學成分研究》的論文。該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2060700)資助。
狹葉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作為一種特色藥用植物,其果實的藥用價值一直備受關注。為深入挖掘其藥用物質基礎,研究團隊針對狹葉茴香果實的化學成分展開了系統研究,并對分離得到的化合物進行了抗腫瘤活性篩選。
在研究過程中,團隊綜合運用硅膠柱、Sephadex LH-20 葡聚糖凝膠、RP-C18 柱、MCI gel 柱以及半制備高效液相色譜等多種色譜技術,對狹葉茴香果實提取物進行分離純化。通過波譜數據,并結合文獻數據,精準鑒定化合物結構。實驗流程嚴謹規范,有力確保了研究結果的科學性與可靠性。
經分離鑒定,團隊從狹葉茴香果實中成功獲得 11 個化合物,分別為 (1R)-3-methoxy-3,6-dimethyl-2,3-dihydrobenzofuran(1)、原兒茶酸甲酯(2)、原兒茶酸(3)、水楊酸(4)、間羥基苯甲酸甲酯(5)、沒食子酸甲酯(6)、鄰羥基肉桂酸(7)、偽大八角素(8)、10β-hydroxy-cyclopseudoanisatin(9)、2,3-didehydro-5-O-methyl-11-epiillifunone E(10)、莽草酸(11)。其中,化合物 1 為新化合物,化合物 2、4-10 系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化合物 1 和 10 展現出一定的抗腫瘤活性,IC₅₀分別為(27.22±0.06)μmol/L、(21.13±0.44)μmol/L。
該研究不僅豐富了對狹葉茴香果實化學成分的認知,新化合物的首次發現以及多個成分的首次分離,為后續深入研究該植物指明了全新方向。抗腫瘤活性成分的揭示,更為相關藥物研發提供了極具潛力的靶點。目前,該論文網刊閱讀次數已達 25 次,網刊及 CNKI 下載次數總計 281 次,已被引用 1 次,刊載于《中藥材》第 610-614 頁。廣西中醫藥大學科學實驗中心長期深耕藥用植物研究領域,此次成果為推動中藥現代化研究以及抗腫瘤天然藥物開發注入了強勁動力。
本文由尚捷文化網首發,一個權威正規的學術著作教材出版網。
文章地址:http://www.miulou.cn/xslwzd/11753.html
上一篇:職稱評審論文查重率多少算通過 下一篇:沒有了
出版類型
尚捷最新申報信息
正規單位正規注冊單位,固定地址辦公,單位賬戶辦款,開具正規發票
優質服務尚捷擁有數十名專職編輯客服為您提供一對一的專業服務
專注出版成立十年多,尚捷只專注于教材出版和著作出版
更低價格出色的采編能力和數萬作者的支持是我們更低價的保障
聯系學術顧問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